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时空隧道
云计算中心机房
按照省委、省政府,贵阳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贵阳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一廊三园、一带三城、七中心”的大数据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沿着白金大道将打造20公里大数据走廊。科技园、科学城、大数据城将纵贯南北。
一条云服务带连接着大健康城、大数据城、未来教育城三座城,相辅相成。已落户贵阳高新区的食品安全云、教育云、环保云、社区云、媒体云、电子政务云、智能交通云、医疗云等“二十朵云”将大放异彩。
“七大中心”齐头并进,形成牢不可破的产业链。
——全力加快建设云计算中心。全力推进200万平方米中小企业孵化园建设,完善园区供电、供水、通讯、厂房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云计算中心。目前中电高新、高新翼云IDC数据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对促进大数据及关联项目落地发挥了重要基础性作用。
——全力加快建设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与北京市科委合作建设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通过声、光、电等高科技展示手段,对大数据科普、大数据应用、大数据企业等进行全方位的展示。目前,该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
——全力加快建设大数据产业资本服务中心。在金阳园白鹭湖畔建设大数据产业资本服务中心,聚集大数据产业贷款、担保、贴息、创投、风投、基金、证劵、保险、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企业,为大数据产业加快发展提供资本服务
——全力加快建设大数据产业人才服务中心。打通与北京和上海的人才通道,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高端人才保障;与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合作,为大数据企业提供订单式培训,就地解决大数据企业发展所需的中初级人才。
——全力加快建设大数据产业科技研发中心。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南园(科学城)建设大数据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在全力推进中科院创新园、国检中心、贵州科技城等项目建设的基础上,着力推进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贵阳分部、贵阳信息技术研究院“一部一院”和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贵阳合作站、北京技术市场贵阳服务平台“一站一台”建设,推进北京·贵阳大数据产业研究院健康发展。
——加快建设大数据产业端产品制造中心。中兴通讯射频及4G手机项目已经实现精彩亮相。

——全力加快建设呼叫中心。以世纪恒通项目为核心,加快呼叫产业园和电商产业园的建设步伐,并统筹解决好相关生活配套问题。
登高谋远:
全力打造中关村贵阳科技园
提升贵阳科技创新整体实力
深秋,穿行在高新区园区内,接连从眼前闪过的宣传提示光耀引目:
“开放带动,创新驱动”。
“云上贵州,数聚高新”。
“三区统筹,融合发展,在奋力打造贵阳发展升级版中当‘急先锋’、做‘顶梁柱’。”
依托科技创新,发展实体经济。高新区、保税区、白云区优势互补携手向前。
白鹭湖旁,湖滨路、铜仁路、科创路……路上施工车辆来来往往,路旁高楼鳞次栉比。贵阳留学归国人才创业园、硕士博士创业园、贵州省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样的字眼跳跃着迎面而来。
大数据产业人才服务中心、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大数据产业资本服务中心、中小企业孵化园云计算中心、大数据产业端产品制造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推进让贵阳高新区倍添活力。
中国西部山清水秀,却也山重水复。西部大开发争先恐后。贵州贵阳、贵阳高新区凭什么率先迈进大数据时代?
2012年,国发2号文件支持贵州加快发展。2013年,省委、省政府宏图大略,抢抓机遇——大数据产业在贵州应声而起。贵阳市委、市政府紧扣大数据,抢占制高点——引进北京中关村科技园进驻贵阳,有效实现了贵阳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个国家级示范”的高位对接。去年9月8日,贵阳市与中关村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贵阳高新区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全力建设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核心区、展示区、引领区,打造贵阳发展升级版的样板区。
围绕发展高新技术、高端产业和实体经济,贵阳高新区将重点发展大数据、大健康、大教育、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都市休闲农业“六大产业”,形成以大数据为龙头,以大健康、大教育为两翼,以高端制造业为机身,以现代服务业、都市休闲农业为机尾,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今年初,贵阳高新区在已有的鼓励软件与信息产业发展、促进电子信息制造业、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产业园发展等若干优惠政策基础上,携手贵阳综合保税区、白云区共同出台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若干优惠政策以及促进科技创新的十条政策(简称钻石十条),对在三区内注册、登记的符合大数据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和机构将从产业化、科技创新、财税扶持、人才引进等多方面进行支持奖励。
顺风扬帆,借梯上楼。
今年以来,借力省、市举办的“3.1”、“3.21”、“4.19”等一系列重大招商活动,贵阳高新区共对接洽谈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电子信息、电子商务、装备制造、新材料、金融等产业项目224个,形成投资意向85个,成功签约项目65个。项目总投资共计约480亿元,投资额是高新区同期历史之最,成果占比首次位列全省、全市之首。
先行一步。如何再进一步?
按照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陈刚的要求,贵阳市市长刘文新调研指示,高新区疾步向前:全力开展好“围绕一个产业(大数据产业),抓好四个重点(重点活动、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方式),确保高新区全年完成招商引资内资实际到位资金14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8873万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9.5亿美元,全面打造贵阳高新区招商引资升级版。
高新区在大数据招商上成功打响“第一枪”。但该区并未止步,努力在大招商、招大商上取得新突破,奋力开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招商引资是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牛鼻子”。
——招商引资是检验能力、水平、作风的“试金石”。
4月4日下午,高新区2014年度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政策兑现大会,宣布《贵阳国家高新区关于兑现2013年度政策扶持资金的通知》、《贵阳国家高新区关于表彰一季度招商引资工作的决定》、《贵阳国家高新区成立上海、浙江招商小分队的通知》。重诚信,严考核,强督查。
承前启后,环环相扣。
“企业是高新区的主力,是高新区的脊梁,是高新区发展的源泉。去年高新区兑现企业扶持资金2.68亿元,占区本级公共支出的36%;今年又兑现涉及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创新创业政策三大类别金额共计3.5亿元。”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徐昊向企业和投资者传递打造诚信高新的决心。
管委会“五份考卷”强调牢固夯实招商引资工作基础,力求创建强大的执行力:
——加强项目基础,答好项目质量的考卷。
——强化队伍建设,答好招商能力的考卷。
——打造最优环境,答好招商生态的考卷。
——落实经费保障,答好诚信解忧的考卷。
——严格考核制度,答好能上能下的考卷。
招商引资“三强化三提升”:强化小分队招商、专业招商、以商引商;强化安商,强化统筹;提升能力和水平,提升环境和政策,提升体制和机制。
思路更完善。路径更明晰。整装再进发!
转型发力:
与企业同频共振
与市场携手前行
4月29日—5月2日,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全省组织赴台交流考察活动如期举行。
贵阳市赴台考察团成员见缝插针,有的放矢开展一系列团外团活动。
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陈刚,率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综保区党工委书记、白云区委书记杨明晋、市台办主任胡琳利用4月29日中午、4月30日中午和下午、5月2日早晨分别拜访顶新国际集团(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应宏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宝龄富锦生技股份有限公司、华新丽华股份有限公司、南仁湖股份有限公司等,向企业家介绍了贵州发展的大好局面和良好的自然生态,推介了贵州的大数据和大陆的大市场以及大数据思维等,并进行了深度沟通。4月30日晚,陈刚专门邀请十八家台湾企业进行座谈,集体推介,接着是一对一的沟通。
一路行进,一路欣喜。
台湾之行,搭建起了台湾企业与贵州贵阳合作发展的桥梁。
“我们深切的感受到台湾企业愿意到大陆发展,期盼到大陆发展。三区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台湾企业的沟通、交流,要引进更多的‘高’、‘新’、‘大’企业和项目。”杨明晋坚定“集中精力抓招商引资,抓项目落地,抓标志性、引领性项目的推进工作”的思路。
5月5日,台湾行归来第三天。一个高质量的三区统筹项目梳理会在高新区召开。三区领导整齐聚首高新区,就去年“9·8”、今年“3·1”、“3·21”、“4·19”几轮大规模活动以及后续招商工作招商项目一一梳理对接。创新之策由此而生——三区督查专班组织专项小组,交叉对三区招商、安商工作进行专项督查,重点督查项目落地情况。
正是在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动下,8月14日,顶新国际集团与贵阳市政府签署了42亿元投资协议,目前签约项目已在高新区落地。
前浪奔,后浪涌。
5月23日-24日,正威国际集团副总裁兼投资管理中心总经理李斌一行实地考察三区。
在随后的19个小时内,白云区文化旅游及现代化农业招商工作队全体队员随机应变,勇挑重担,昼夜接力。最终在考察组离开贵阳前把招商专案送到李斌手上。
“19个小时的战斗”,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三区领导干部相当一段时间以来工作状态的集中体现,更加激发三区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追求卓越,敢想敢拼,巧借三区统筹力量,善动脑筋,不怕吃苦,化腐朽为神奇,形成全新的“招商精神”。
5月30日,高新区召集贵阳高新网用软件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SNSOS国产操作系统项目落地实施专题会”。
这家企业历经十余年研发的SNSOS国产操作系统不久前获得了国家自主研发权威认证。
之前,书记杨明晋与一直跟踪此项目的区科技创新促进局局长周若平实地了解产品的研发情况。
杨明晋的一席大实话给贵阳高新网用软件有限公司张劲松留下深刻印象:高新区千万不要醒得早,起得晚。有个好娃娃要抱得住。要切实解决企业的问题,我们费心竭力把高科技企业引进来培育孵化,如果不能在我们手里做大做强,这是非常危险的。高新区要对高新技术非常的敏感才行。好企业好项目要拼命帮助它,推着它往前跑才行。
知道项目的优势,明白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读懂企业”。高新区以此为做好“安商”服务的前提。
最新的消息是:高新区正部署围绕区内企业贵阳网用软件开发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SNSOS国产操作系统,策划中华文化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穿戴设备、主控芯片SOC生产基地等10余个大数据及关联产业制造项目。
同期部署推进的项目还有:加快富士康手机、平板等智能终端产品,顶新国际高端服务器,宽带资本大数据存储设备生产制造,博大智能终端产品制造等一批项目建设。
上下同心,其利断金。
团结干事、激情干事、扎实干事。展现贵阳高新的态度。
突出重点,迅速行动,强力推进。凸显贵阳高新的能力。
招商安商:
从网上办事到掌上办事
政务微平台服务大产业
“时不我待!”
高新区疾步前行——组建五个园区办、五大专班和一个大督查指挥部,强力推进园区开发建设。
新技术运用的速度和魔力,展示着高新区独特的生机与活力。
进入贵阳国家高新区微政务平台“高新视界”:工作展示平台以功能划分,工作节奏以日记体形式传递。用户不仅可以通过关键词查询到与企业、公众息息相关的政策和信息,还增加了不少互动功能和服务功能。
微平台上,招商引资、园区动态、督办督查等专项每日下午5时必报的信息,包括每日招商、每日安商、每日督查情况。
“问题导向”,是高新区主要领导调研企业明确事项备忘录。
“招商引资”,区属产业发展局、科技创新促进局、质监分局、中小企业孵化园、工商分局、现代制造园园区办、政务服务中心、金阳园园区办、中关村科技园核心区北园办公室、中关村科技园核心区南园办公室等十几个部门报送项目线索以数量排名。让人感到高新区工作有条不紊中的紧锣密鼓。
在10月8日至10月11日三天里,高新区共洽谈企业6家。仅10月11日当天,就有5家企业前来考察洽谈。同时,招商一分局、招商二分局、招商三分局及驻地招商小分队的工作进展也历历在目。
这一天,金阳园区办、中关村科技园核心区南园办和北园办、现代制造产业园办、中小企业孵化园区办的工作人员共解决各类问题21个。
“部门动态”,展现区属各部门当天最重要的工作动态、进展及取得成效。
“督办督查”,在对中小企业孵化园、中电乐触机房等重大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的同时,还对党政办(宣传部)、产业发展局、现代制造产业园等相关区属部门牵头完成的重大工作开展督查,从每个项目、每个工作的现场进展,存在的问题、督查的建议细化具体。
在“督办督察”这里,从水、电、路,到土地、资金、项目、设施,企业遇到的各种需要问题在这里都可以直接反映、投诉,明确事项、落实情况责任到人。
在规划建设200万平方米的中小企业孵化园云计算中心,高新区工作人员介绍,这里在建工程的进度,要求3小时一汇报。
高新区加快实现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核心区“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整体亮相”目标的决心可见。
企业云集:
看好贵州渴望发展快速发展趋势
站在“云”上我们不会输给世界
“让有智慧的企业聚在一起,全力打造大数据产业发展高地。”这,或许可以视为贵阳高新区的兴区理念。
北京动态时空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北京市政府认证的、中关村海淀科技园创新基金资助的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成立于2003年,注册于北京中关村高新科技区北航科技园,由在欧美留学和工作多年的海归人员杨应博士创建。
2013年7月响应贵阳市政府和高新区的号召,杨应回到贵阳投资创办贵州动态时空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专注于网络虚拟现实、动漫和网络游戏、计算机动态图形图像、三维图形动画及仿真、电子商务、互联网通讯、立体互动展示等软、硬件集成系统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销售,以及进行相关的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培训和网络服务。
经过政府和专家的严格审查,公司得到国家创新基金和文化创意专项基金的大力支持,已经成为国内外网络虚拟现实行业的技术和产品领先者。
高新区科技大厦12楼,食品安全与营养(贵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今年2月注册。这是贵州“食品安全云”的萌芽处。
由此可以观察:贵州省、贵阳市、贵阳国家高新区推动力如何从集合产业发展要素全方位展开。
政策优势——省、贵阳市、高新区各级在2014年至2015年给予的3200万元引导资金开始到位。
融资优势——政府牵线与深圳汉行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约,将分三期投入1.4亿元建设云平台。
人才优势——依托贵州“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和高新区借力北京、上海人才高地优势引进培育人才队伍政策,已有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中国营养学会专家等共30余位成为“食品安全云”建设和产业化发展顾问。
来到高新区,食品安全与营养(贵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博士陶光灿的第一感受是:“在办证大厅里转一圈,所有程序就走完了!以前注册公司委托中介。现在政府服务专人对接。”
陶光灿是地道贵州人,出去20年,从本科到博士后,农业、微生物、食品营养,从北京研发到瑞典完成博士后研究。回归家乡,熟悉的环境之外,他更看好贵州现特别渴望发展、正快速发展的趋势。
按照规划,食品安全与营养(贵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将推进建设“食品安全云”的产业化载体,引导产业链上优势企业入驻贵州,加快形成食品领域优势产业集群。到2020年左右,公司预计年产值达151.9亿元。
“站在‘云’上我们不会输给世界。”贵州格林耐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已近半年,是贵州唯一把云技术应用到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并生产销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德眼牌云黑板的高科技公司。董事长杨怡期望在高新区建一个实验中心:“我们的突破口首先在教育”,第二个突破口在医疗技术领域。希望站在贵阳,立在贵州,打的是全国全球市场”。
“抢抓贵阳大数据的发展机遇,抓住‘教育’这朵云,把企业做大、做强。”格林耐特的发展愿望,与高新区战略思考不谋而合。高新区主要领导明示:格林股份作为高新区园区企业,要在园区的支持下立即在贵阳白云区教育局全面推广、实施智慧教育,以“三个区”作为试点,进入贵阳市场,由此达到由贵阳市场走向全省、迈向全国的企业战略目标。
一大批机制灵活,适应市场经济需求、技术创新能力强的高新企业正在园区竞相发展。高新区工作人员说:这个数字每天都在变化。
贵阳国家高新区,正昂首向前,阔步迈入大数据时代和生态文明新时代!(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