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记者叶娟娟通讯员刘梦婕刘春华
16年来,国网石家庄供电公司员工邢少仑先后在全国10余个省市无偿献血166次,仅在河北的献血总量就超过16万毫升,并带出了一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爱心联盟,他也因此成为河北省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6月14日,周日,世界献血者日。这一天,国网石家庄供电公司员工邢少仑赶往邢台市参加一个大型献血日活动。活动现场,他向过往的路人耐心地讲解无偿献血的常识,活动接近尾声时又匆匆赶到献血站献血。没想到由于当天血小板采集任务已完成,工作人员已下班了。6月15日上午,已回到石家庄的他又特意前往省血液中心,完成了献血的心愿。
“对我来说,半月献一次血,已成了一个生活习惯。”6月16日接受本报采访时,邢少仑笑着说。

把献血当做习惯
邢少仑第一次献血是在1999年,当时单位里组织职工自愿献血。邢少仑那时对义务献血还没有什么概念,也就是有些好奇,就跟着大家一起献了200毫升血,随后又断断续续地献了几次血。
2001年,一位好朋友的父亲故去,给了邢少仑很大的触动,“我那位好朋友的父亲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因为没有及时输上血,才离开了人世。以前总感觉献血救人离自己很远,发生这件事以后,我才真正意识到无偿献血的重要性。”
此后,邢少仑开始频繁地出入血液中心,从半年献一次全血,到半月献一次成分血。成分血一般是把血液中的血小板分离采集出来。全血一年只能献两次,而成分血一个月就可以献两次,献400毫升的成分血相当于献了1600毫升的全血。
在每月按时献血的同时,只要知道有谁急需用血救命,邢少仑就会毫不犹豫地伸出胳膊。2013年底,邢少仑一位同事的父亲患尿毒症晚期,身体早已失去了造血功能,由于临床用血紧张,家属又不能提供合格的血源,病人的供血停止。危急时刻,邢少仑挺身而出,献出了2个治疗量合计1600毫升的血,通过血库置换,及时把救命的血液供到了病人体内。此后,他又2次献血、置换,尽最大可能延续病人的生命。
2014年夏天,一名年仅5岁的邯郸小女孩不小心误食了用于勾兑油漆用的稀料,很快就中毒昏迷,进而造血功能丧失。同样是因为临床用血紧张,同样是因为家属不具备供血、献血条件,孩子命悬一线。看到前来血液中心求助的女孩父母,正在血液中心当志愿者的邢少仑毫不犹豫伸出臂膀,并找来几个“血友”一起献血……
十几年来,邢少仑已在我省捐献全血2400毫升,捐献的成分血已达168800毫升,献血总量相当于一个正常人血液总量的33倍!
而这只是我省血液中心所统计的数字。这些年,不论因私还是因公外出,只要赶上自己的献血日期,邢少仑就一定会光顾当地的无偿献血站献血。近两年,因为太原的一位朋友经常邀请他去山西省血液中心“做客”,他在山西的献血量已达42个治疗量,相当于33600毫升。截至目前,他先后在全国10余个省市无偿献血166次。
如今,55岁的邢少仑手里已握有三份全国无偿献血金奖的获奖证书。他却一直遗憾因为年龄原因不能加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中华骨髓库”,“我想好了,等我百年之后,要把自己的眼角膜,还有身上有用的器官都捐出来,让更多的人得到帮助!”
把传承当做使命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只有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才能真正把无偿献血这项公益事业发扬光大。近年来,邢少仑主动投身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活动中,利用休息时间去省血液中心做义工,主动为无偿献血者提供咨询服务,先后跟随“流动献血车”走进21所大中专院校、53个社区服务采血……为此,他先后两次获得石家庄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大队“十佳星级优秀志愿者”称号,此后还加入了全国献血志愿者“爱心联盟”。
德不孤,必有邻。在他的带动下,先是他的家人、亲戚,然后是周围的邻居、朋友纷纷支持献血,参与献血。2012年,邢少仑被评为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十佳文明员工”后,公司专门为其举办道德典型巡回宣讲,他的爱心奉献故事也因此走进了河北省南部电网的六个市供电公司的员工心中。此后,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各市公司的公益服务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
2014年初,以邢少仑的名字命名的“邢少仑爱心联盟”在国网石家庄供电公司诞生了。这支队伍将石家庄供电公司各个社会公益服务组织全面整合,刚一建立就有2700余人报名参加。最初,“邢少仑爱心联盟”以组织无偿献血为主要服务项目,如今已逐步扩大为针对困难群众、弱势群体,面向社会公众、自然环境开展各类公益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并按照地区、按照服务类别分为不同的支队和分队。国网石家庄供电公司还与省血液中心结成友好单位,两次组织集体献血,一次活动就报名200余人,献血车直接开进了公司大院。
作为这支队伍的负责人,同时也是代言人,邢少仑虚心向各地志愿者协会取经,专程向省、石家庄市“红十字会”求教,多次怀揣“联络簿”走访各地志愿者……他说,只有不断努力,才能不辜负大家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