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都天府广场一路南下约20公里,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伫立在一片绿意中。一街之隔的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二期(天府生命科技园三期)正在建设,最近一个在圈内刷屏的消息是,该项目将于2022年底建成投用。
9月10日,成都前沿医学中心又传来新消息——
“很快,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一个新的1类新药将得到相应的注册许可。”在成都前沿医学中心入驻企业开业仪式暨2021生物医药企业IPO上市实务私享会”现场,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发展局副局长邓晖透露。
现场,5家由四川大学教授创办的企业集中开业。

成都前沿医学中心
成都前沿医学中心由成都高新区与四川大学合作共建,中心聚焦细胞与基因治疗等前沿技术和未来医学。截至目前,一期入住率已超过90%,导入了华西医学大数据中心等37个高水平研发项目,12个川大教授转化项目,世界500强阿斯利康中国西部总部等16个重大产业项目。
新入驻园区的5家企业有什么特点?园区又如何帮助大学老师将一个想法变成现实?
5家川大教授创办企业集中开业
协同创新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定制式3D打印人体组织模型、个性化定制骨科手术导板、颅颌面骨缺损修复植入体等I、Ⅱ、Ⅲ类医疗器械的开发。”成都百年贝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百年贝雅”)首席科学家樊渝江表示。百年贝雅是此次集中开业的公司之一,主要从事利用3D打印数字化精确先进制造技术实现缺损部位的个性化精准修复。除了公司首席科学家的身份,樊渝江还是四川大学国家生物医药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樊渝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对于高校和科研院所而言,成果转化的难点在于,很多科研成果都不是产品,而是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要将这些科研成果变成产品,还需要大量系统工作。而目前的情况是,企业希望有成熟的产品直接拿来生产,在科研成果变成产品这段路上,很难争取到投入。

“我们比较幸运的是,企业方看到了我们科研成果的前景,愿意共同来承担开发和运营,将其推向医疗应用。”他说,成都前沿医学中心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以百年贝雅为例,成都前沿医学中心围绕“创新研发-成果孵化-产业化落地”,为公司项目提供了全方位一站式服务,打通了研发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本次集中开业的企业共5家,除百年贝雅外,还有成都奥睿药业有限公司、成都赛璟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川康金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科瑞欣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均为四川大学教授创办。
其中,奥睿药业由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杨胜勇教授团队和上市公司重庆华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办,拟在成都高新区投资靶向细胞Necroptosis小分子抑制剂的创新药物研发项目,从事靶向细胞Necroptosis小分子抑制剂的Ⅰ类新药研发业务;赛璟生物由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徐亮教授团队和江苏云阳集团药业有限公司创办,将投资创新药、创新制剂和高技术壁垒仿制药研发项目,拟搭建与核心技术相关的合成化学、成药性评价和药品质量放行平台,在未来5年内开展3~6个肿瘤和代谢领域原创小分子创新药的筛选和研发。
搭建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
二期项目将于2022年底建成投用

将一个想法或“躺”在实验室里的成果变成解决实际临床需求的创新药物、创新器械或创新疗法,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从中起到什么作用?活动现场,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发展局副局长邓晖接受了红星新闻记者采访。
“成都高新区已经打通从药物的靶点发现,到相应的临床试验,到产品注册,最后到产业化的全服务链条。同时,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和前沿医学中心内,已经形成了大量的包括干细胞、核酸检测、动物实验等在内的公共技术平台,这些平台与产业发展同步运行,助推新药新剂和新的产品线,在成都源源不断出现。”他以当天开业的5家企业为例,5家企业的共性在于,其相关负责人都是四川大学老师,带着其科技成果在园区进行落地转化。在服务上,成都前沿医学中心构建了“共建、共管、共享、共服务”的校地合作模式和从PI到IP到IPO的成果转化服务模式。
“此次开业的5个企业已经实现了从PI到IP,未来我们将通过非临床和临床等实验,助推产品和企业上市,最终实现产业化落地。”邓晖告诉记者,在这个过程中,园区还将为企业提供空间载体、资金、资本对接、人才招聘和政务政策等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
比如,园区集中提供了服务于医药行业的研发、生产、销售三大环节的CRO、CMO、CSO全生命周期服务。“我们可以用CMO(全球生物制药合同生产)的方式帮助企业实现代工,企业不用自己建厂,产品就能尽快进入生产环节。在产品进入医院时期,可以用CSO(合同销售组织)的方式帮助企业销售。”这些服务都可在园区的一站式科技服务中心内找到专业的机构支持。“在产业落地环节,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可以作为承接的载体,一旦企业需要自己建厂,还可以在那里进行产业落地。”
邓晖透露,很快,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一个新的1类新药将得到相应的注册许可,更多新药新产品将会出现。
另一个消息是,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二期(天府生命科技园三期)也正推进建设,预计2022年底建成投用。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位于新川创新科技园,与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一期(天府生命科技园二期)仅一街之隔,将打造“BT(生物技术)+IT(信息技术)”融合产业示范园区,建设集创新研发、产业聚集、场景展示、科创服务为一体的高品质科创空间和生态体系。
在产业方向及细分领域上,项目将聚焦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解决医疗大数据、医疗人工智能重大产品和系统缺失等难点问题,提升数据整合与转化利用能力,开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医疗大数据安全和共享等关键共性技术的创新,突破人工智能辅助诊疗、人工智能辅助药物研发、医学影像判读、医疗数据交汇等关键技术,推动智慧医疗的产业发展。
红星新闻记者彭祥萍摄影报道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