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治疗中的胡卓然(曹老师学生提供)
倡议书中写道:曹老师的儿子,我们的小师弟正遭受着白血病的折磨,这个家庭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苦难。今天,我们沙湾一中02届高中同学发起爱心募捐活动,目的是让所有具有爱心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共同救助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小师弟。
截至24日20时,曹老师已经收到捐款6万余元,其中,素不相识的网友捐了35000多元。
11月24日,记者电话联系到了62岁的曹老师,并了解到他现在面临的困难。2015年10月,曹老师的随母姓的儿子胡卓然在北京师范大学正在忙碌着写博士毕业论文时,忽然昏倒,送至北京304医院检查,经过专家多方诊断,30岁的他患了急性白血病。
在医生的全力救治下,胡卓然醒了过来,但是后续的治疗费用如泰山般压得曹老师一家喘不过来气。在三天的抢救过程中,每天支出医疗费用高达四五万,三天下来,花光了曹老师家所有积蓄。为了救治儿子,曹老师又向亲戚朋友借贷了几十万。
医生说,治疗大约需要八个疗程,每个疗程费用近二十万元。
曹老师和妻子胡美玉都是退休教师,没有能力支付如此高昂的医疗费用。曹老师哽咽着说,现在不缺造血干细胞,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有一天医药费不继,失去了救治的最佳时期。
曹老师的学生杨国艳说,24日上午有同学给老师打电话,在电话里老师泣不成声,为了照顾儿子老两口租住在北京一间很小的地下室,现在也快要租不起了。
杨国艳说,有提供帮助的爱心人士可与曹老师或曹老师的妻子胡美玉联系。曹老师:;胡美玉:。
【继续阅读】
乌鲁木齐男子将赴京捐“髓”救人
11月24日,记者从乌鲁木齐市红十字会了解到,11月29日,郭轶军将乘飞机抵达北京医院捐“髓”,捐献成功后,他将成为首府第2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首府年龄最大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身边的同事知道后都说我挺幸运的,毕竟配型成功很难得,能以这样的方式救人,我自己也很高兴。”郭轶军说,他也是无偿献血者,2012年,他在友好献血屋献血时,得知加入中华骨髓库可以挽救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他当场就留存了血样。
郭轶军是华夏银行乌鲁木齐分行资产保全中心的一名职员,今年9月,他接到乌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询问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郭轶军立刻与母亲以及远在阿勒泰工作的妻子电话商量,得到了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今年10月,通过高分辨配型相合后进行体检,郭轶军体检报告显示身体健康,符合捐献条件。“身边人对公益事业的理解和支持也让我很感动。”郭轶军说,原本他在单位刚换了部门,各项工作正在紧张交接过程中,他刚开始向单位请假时还有点顾虑,但是单位领导得知后,立刻安排好了后续工作,让他安心去实现自己的“承诺”。
据了解,截至目前,中华骨髓库新疆分库已有2.3万余人登记入库,乌市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部长张晓新说,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登记年龄为18至45岁,如果有爱心市民愿意加入,可拨打红十字会捐献登记电话4614503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