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懂事、理解父母,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别人家的孩子”的。每当孩子磨蹭、犯错的时候,家长们总会忍不住大骂孩子一顿:“你这孩子怎么这么磨蹭,上学要迟到了,哎呀速度快一点!”“用过的东西就要放好,别说等会再放,等一等后你就忘记了,还怎么放好?”但就算面对父母这样“狂轰乱炸”式的教育,很多孩子仍然不以为然,继续自顾自地“为所欲为”。其实,出现这样情况也不能全怪孩子,很多的是父母教育的失败。李玫瑾教授是研究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她的很多育儿心得都被父母们“奉为宝典”。李玫瑾曾说过,低层次的父母才会啰嗦、和孩子讲大道理,高层次的父母从不会和孩子讲道理。李玫瑾:唠叨、讲大道理的多是“低层次父母”,高层次父母这样教低层次父母控制欲强,不顾及孩子感受有人曾对孩子们做过调查,问他们“你最怕父母对你做什么?”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孩子都害怕“父母太啰嗦”。很多父母都陷入了“家长越啰嗦,孩子就越不听,父母就越生气”怪圈。其实,追根到底,还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大多数啰嗦的父母,都会打着“爱孩子”的名义,用唠叨孩子的形式试图控制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形式。殊不知,孩子已经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悄悄成长了。作为家长,应该做的是换个角度为孩子着想,而不是唠叨、和他们讲大道理。高层次的父母,会让孩子独立自主,让孩子解决事情的权利高层次的父母,从来不会打着爱的名义和孩子唠叨,更不会企图控制孩子。因为他们明白,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整体,他们也需要一个从不懂事到懂事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里,高层次父母会鼓励孩子独立自主,尝试自己去判断、选择和决定某些事情,让孩子把属于自己的事情处理好。在孩子遇到棘手的困难时,父母再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一来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的尊重和成就感,二来对孩子的帮助也会拉到最大。